冶金自动化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自动化卓越工程师培养方

 

0 引言

当前,工程教育认证已成为国家级一流专业申报的基本条件,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一种针对学生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保证制度,加入“华盛顿协议”的会员国将会互认通过认证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因此也成为了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之一。[1]在2006 年,在国家教育部指导下,组织成立了工程教育认证的工作组,相应启动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试点工作,将东南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机械工程及自动等专业作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试点专业。[2]经过不懈努力,在2013 年,我国获得了15 个正式会员国的认可,全票当选为“华盛顿协议”的预备会员国。在2016 年,我国正式成为工程领域学位互认协议,即“华盛顿协议”的会员国。在2015 年10 月,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在我国教育部的指导下建立,协会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我国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组织实施。[3]“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于2010 年启动,依据国家教育部的重要文件进行建设,[4]是教育部面向高等学校工程教育所提出的重大改革项目,[5]目标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的转变,能培养出具备较强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与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相匹配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在2018 年,为了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挑战,服务制造强国等国家战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升级为2.0 版。[6]

从功能上来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两者各有侧重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更注重工程教育的普遍性问题,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更关注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7]其允许挑选部分学生试点。两者的主要目标都是提升大学本科教育中培养的工科学生的工程素质。因此,探索两者的结合方法,按照工程教育的目标,结合学校定位、专业特色,持续优化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对于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升级有重要意义。当前,有很多高校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进行优化,[8-10]取得了好的效果。

贵州大学自动化专业在对本科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获得工程能力等为导向,并根据学生能力获得的情况对课程培养目标等进行持续改进。因此,根据工作教育专业认证的相关要求,本专业按照反向设计的原则对现有培养方案进行优化:首先,根据学校定位、本专业毕业学生所面向的领域,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然后,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本专业的毕业要求,即学生在毕业时应具备哪些能力;再后,根据毕业学生需获得的能力,设计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该体系以国家标准和认证标准为基础进行制定,包含本专业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相关的数学和自然科学类课程、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等,其中根据课程所对应的能力(即毕业要求)制定该门课程的课程目标和考核方式,并据此形成课程教学大纲;最后,根据学生在课程学习、即毕业时获得的能力情况进行培养方案的优化调整。贵州大学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关系图

1 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方案的核心,指明了贵州大学自动化专业学生培养的总目标和总要求,在培养目标设定过程中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规定了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在毕业5 年左右的时间里,能够达到所从事的工程领域职业岗位和专业成就。培养目标的制定结合贵州大学学校定位,以及自动化专业的历史沿革、专业特色等,在内容上包含了自动化专业培养的学生服务面向的领域、专业的技术内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和人才定位。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强调面向工业生产需求,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科学素质、工程素养、创新思维、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11]因此,贵州大学自动化专业依据学校定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自动化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12]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和补充标准,兼顾行业专家、用人单位、已毕业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修订。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可表述为:坚持“厚基础、强能力、重素质、求创新”[13]的人才培养理念(贵州大学人才培养总目标),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够在工业控制、电气控制等领域从事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开发、运行维护、技术支持和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